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处暑既在立秋之后半月,当非临暑,而在暑尾,时序已是夏秋之交了。“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一扇门,一打开,柔和的凉风就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无比凉爽。此时,天渐高而云渐淡,秋韵透出淡雅,一年之中最舒适的时候就要来到了。秋日的色彩与成熟,令人心生喜悦;凉爽与平和,给人以冷静的思索,这是一个让人静下心来而又满怀希望的节气。 一、处暑的含义 一则,“处”的含义 “处”有“消止、隐退”之意。处暑与处女、处士的“处”都有同样的意思。处女原指尚未出嫁时隐居娘家的女子,也就是所谓的待字闺中;处士指的是隐居于家中,藏其才德,未出外做官的士人;处暑指暑气至此而渐隐。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处暑说:“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一到,意味着人们终于要和酷热说再见了。从这时候开始,居住在北方的人们会先感受到由夏转秋的凉意。 由此说,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它是从暑热高温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二则,“处”的读音 表示处暑、处女、处士时,“处”当读做三声,这是因为音随义转的缘故,所以,不能读作四声。 二、处暑的两个养生原则 处暑时节决定着天地之间温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重视处暑时节的养生。 一则,处暑仍有“秋老虎” 进入处暑,在黄河流域,天气开始凉爽了。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可感到十分炎热。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尤其在南方,即使到了处暑,仍会有尚未退散的盛夏余热。我们常把处暑后的余热称为“秋老虎”。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 处暑节气期间炎热的气候毕竟已接近尾声,白天的气温虽然仍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变得很低以南宁为例,虽然到了处暑,“秋老虎”仍然肆虐,实际上人们依然会感到炎热。农谚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之说。面对“秋老虎”发威,人们往往报之宽容的一笑,再热,也终将是强弩之末了。 再者,若一年分为五季,则处暑位于季夏时节。季夏就于脾。脾主湿。此时仍有高温。暑与湿相合,湿热仍盛。 由此说,处暑养生原则之一是:不仅要防暑热,还要防暑湿。要重视健脾、化湿、祛暑热。 二则,处暑天气凉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向收敛闭藏转变。 身居黄河流域,到了处暑时节,暑热从此收场,凉爽开始起步。节令过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不再暑气逼人。俗话说:“处暑热不来”,热不来则凉气至。 处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下一场雨后,更觉凉气逼人。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凉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凉,以免伤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脾胃养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宜,切勿暴饮暴食;另一方面,在夏秋之交一定要避免过食寒凉瓜果,最容易伤损脾阳,导致脾阳下陷而成腹泻,兼会导致湿浊弥漫,苔见白厚或厚腻。 由此说,处暑养生原则之二是:要重视养脾阳,以防寒凉伤脾。 三、处暑的几个养生注意事项 综上分析,处暑时节的养生方法,既不同于夏天,也不同于秋天。处暑居于夏与秋之间,此时的养生有其特点。 一则,和畅情绪,平和而静 暑热退去,人人都会感觉神清气爽。此时当借天地温度的变化,及时调畅情绪,保持平和、愉悦、宽容的心态。 《内经》强调,“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何谓“容平”?“容”的本意代表房屋,表示、容纳、包容,引申义为从容。在阳气极盛的夏三月,阳气升浮。到了秋三月,天地之间阳气收敛,把升浮的暑热之气向下敛降,为冬季闭藏阳气做准备。“平”指平安,平静。容平,指阳气收敛而归于平静,气机平和舒顺。夏应于心,心属火。夏三月,心火旺盛,心神外浮。进入时节,要让我们的内心火气收敛下来,使之静而安宁,从容不迫。 从“容平”我们知道,进入处暑节气,我们要收神敛浮越的心气,使之舒畅和顺,沉稳内敛,宽容平和。此时应避免发怒,静心养神。 二则,养阳温脾,避免寒凉 其一,处暑时节,一些慢性疾病容易复发。生活中可见,不少人一入处暑时节,关节炎就容易复发。为什么呢?因为天气尚热,贪凉而过用空调、电扇,导致寒邪外袭,诱发旧病复发。此外,像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复发。 其二,秋后多见胃炎和肠炎等急症,表现为腹泻。此时天气渐凉,若贪凉而过食寒凉瓜果,或肆意饮用冷饮,就容易伤损脾阳,导致脾阳下陷,诱发腹泻。 其三,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夏季季节交替时发作。特别是一些正气较弱的老年人,稍一不注意,就容易受凉风侵袭而伤肺。故要特别留意温差变化,适当添衣防凉。 处暑时正值初秋,此时暑热未消,因此添衣时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秋冻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帮助收敛阳气,使暑气多多收敛;二是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高抗寒能力。 三则,饮食以收敛为原则 处暑时节,我们养生要注意,在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都要以“收”为原则。 秋应于肺,天气变凉,肺气当令。肺喜凉而恶燥,当天气真正变凉后,可适当吃些养阴清热、润燥止渴之类的食物,比如芝麻、蜂蜜、银耳、百合、莲藕、荸荠、甘蔗、梨子等,都适合于养肺。 另外,肺的用味是“酸”,因为酸有收敛之功,若进入处暑时节,仍感觉心气浮躁,或心火上浮,或易于失眠、发脾气、烦躁,可适当用酸味以帮助收敛浮火。比如,可吃些酸嘢、醋、柠檬、百香果等,以酸收敛阳气,勿使上浮为患。 另外,亦可喝我的乌梅固本汤: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者多煮汤代茶饮。此汤中用乌梅和冰糖以收敛上浮之火,黑豆入肾固本,绿豆清热,黄豆和中化湿,杏仁敛肺降逆。全方合力,以使火气下潜。此方用药多为食物,药力平和,不伤正气。 总之,处暑是一年之中由热转凉的一个节气。此时养生,当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来决定具体的养生方法。若地处南方,湿热仍重,则当按暑天养生,重在养脾化湿,兼清暑热;若身居黄河流域,天气渐凉,则当按秋天养生,重在养肺润燥,兼以养脾。中医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治病如此,养生亦如此。#处暑#(董洪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2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