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素萍通讯员李冠琳刘嘉慧谢吴艳余晓丹摄影周正渊鲍佳雯刘畅徐孙逸沈谦孙芊芊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到连阡累陌的乡村田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媒体中心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换上轻便的运动装,带上相机,辗转地铁、公交车,来到山清水秀的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正式的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年轻的大学生们实地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山山水水,和老乡们亲切地拉家常,走进村委了解基层行政工作的繁琐不易,同时调研农村文化礼堂,感受乡村文化质朴而穿透人心的力量……这些都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更深入了解乡村的窗口,让他们对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可以做些什么有了一个基本的目标与定位。初次见面,恍如清风拂面8月12日,浙大城院全媒体中心小分队来到径山镇四岭村——一个“藏于径山悠然处,山水共融径茶香”的美丽村庄,这里山清水秀,翠竹环绕,清溪贯穿,绿茶飘香,兼有山川和田园之美。在城市生活久了,看厌了高楼大厦,身处这样美丽的自然村庄中,小分队队员们直呼惊艳。在四岭村村委的带领下,小分队实地调研了农村文化礼堂,来到四岭水库、同安寺、双溪漂流等景点,感受了村子的优美风光。据村委介绍,近年来,四岭村以文化礼堂为载体,也以文化礼堂为起点,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例如,礼仪活动和安全教育讲座,重阳节慰问村中孤寡老人,元宵节的猜灯谜大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四岭村火热的文化氛围与和谐幸福的乡风美景。文化的熏陶才是对人真正的滋养,四岭村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在一个讲堂里,而是不断将文化之风向外拓展,吹拂到每家每户。长乐村的文化礼堂建成于年,获评杭州市四星级文化礼堂。据介绍,长乐村文化礼堂由文化讲堂、草龙展成馆、农民书屋等室内场所,和文化长廊、灯光篮球场等室外场所组成,场地和形式都很是丰富。平日里,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也乐意到农民书屋里坐着看看书;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到球场上大汗淋漓地打一场球。长乐村还有一条神秘的“龙”——长乐草龙,是长乐村的一大文化特色,也入选了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已年岁大了,而这项古老的艺术还需一带又一代年轻人的接续传承。”村委冯勤勇说,“我们村的年轻小伙都会舞龙,他们英姿飒爽,朝气蓬勃。”“虽是初到径山镇,但我发现,这个静卧在山间的村庄,不仅有美丽的外衣,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我期待在未来几天的实践调研中可以探索它更多的‘美’。”实践才开始,工管班的苏晓良就对这次实践充满了期待。“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是新时期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经历了一天的参观调研后,小分队商量,要通过镜头和笔头,围绕“农、文、旅”,深入探索这个独具风貌的村庄。走近之后,更觉魅力无限扛起三脚架,挎上长焦相机,提着无人机和稳定器……第二天,小分队整装齐全,正式开启四岭村探索之旅。站在四岭水库的大坝上,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水库,一侧是错落有致的村落,小分队首先将镜头聚焦在四岭水库,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是杭嘉湖流域治理规划的骨干工程之一。水库的水通过一条河缓缓流向村庄,顺水而下,展开一条条分支,河水变成小溪,流入每家每户的家门口,这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触碰清凉的溪水。水,滋养着农田,也养育着这里真诚质朴的村民。随后,小分队来到葡萄园,一进园,村民们就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尝一尝这里又大又甜、品种多样的葡萄。车子开过蜿蜒山路,路的尽头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据村民介绍,这座小庙叫同安寺,北宋时起建,文革后重建。平日里见惯了庄严佛堂里的佛像,小分队队员们还是初次见这山里的佛像。这里的村民介绍说:“同安寺很‘灵’的,许多旅客会千里迢迢慕名来许愿,这里的千佛塔就是人们在还愿时捐赠的。”眼前的这座寺庙与山林大地融合在一起,古朴又神秘。作为生态自然为主的旅游村,四岭有二十多家农家乐、民宿,建筑风格特色各异。在四岭水库一侧山脊间,隐藏着一所民宿——“千岱山居”。小分队采访了这里的管家后得知,“千岱山居”凭借其私密、安静、美观等特点深受住客好评,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径山是中国禅茶以及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民宿管家热情地为队员们端来当地特色径山茶,倾入一注热水,茶叶在玻璃杯中旋转欢腾,呷一口,回味绵长。夜幕降临,白天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农村的夜晚比白天更加热闹。沿着林荫小道,可以看到许多村民在饭后散步,三三两两,欢声笑语。夜晚的热闹当然离不开广场舞,小分队成员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加入其中,跟着音乐和大妈们一起舞动起来。今天晚上,村委还特地安排了一场家门口的“露天电影”,荧幕前早早地就聚起了人。村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建立起的美好家园,也成为了他们的避风港。未来可期,高校乡村紧紧相依“像四岭村、长乐村这样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有了不错的成果,但我们小组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依旧存在一些不甚完美的地方。”资产评估班的鲍佳雯说。四岭村依靠着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相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也逐渐失去了独属于农村的乡土氛围。在采访过程中,四岭村村委担忧地说:“我们计划在村里建造一个文化展陈馆,但却陷入了无法收集到村中具有时代意义的老物件的尴尬境地之中。”在三天的调研中,小分队发现,白天的村落出奇得安静冷清。原来,长乐村的年轻人一般都采取“早出晚归”的模式,白天在周边的城市里工作,晚上才能回到村里陪伴家人。因此,白天的长乐村算得上是半个“空巢老人村”。有了物质保障后,留守村民精神上缺失又成了新的问题。了解到乡村的这些难题后,浙大城院全媒体小分队努力为村民出一份力。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走进村民生活,采访了他们对于乡村历史发展的点滴回忆。特别是年建成的四岭水库,它承载着几代人的成长故事,通过采访,队员们重拾村子的历史记忆,为村子的历史展陈馆提供更多口述材料。除此之外,小分队队员们用镜头定格美景,拍摄下一张张体现乡风乡貌的照片,用来装饰展陈馆。“我们还计划今后在节假日过来看望空巢老人,在晚会上为村民表演节目,给他们送去陪伴和温暖。”小分队队员说。当然,村里还是尽最大努力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如春节里每家每户都会打米糕、酿美酒……其实,这就是“农村的味道”,蕴藏在甜糯的米糕里,藏在自酿的香醇美酒中……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勾起了老人们记忆中甘甜的回味,也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如今,越来越多大学生更喜欢去大城市、大公司实习,但其实,农村一线,对大学生来说能得到更多历练。”该村村委表示,非常希望浙大城市学院的学生能够来农村实习体验,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对此,浙大城院全媒体小分队计划在未来的假期中,以“乡村助理”的身份,走进村镇,展开实习工作。去年,包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内的9所高校,与萧山区、富阳区、建德市等杭州的9个区县市,分别签署了“高校进礼堂”共建合作协议。针对各村个性化需求,浙大城市学院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展开了多次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已与杭州余杭区达成共识,计划建立长期、长效的合作机制,多方合力,打造高校与文化礼堂互惠互赢新模式,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一抹青春靓色。沉迷于外在,更折服于内涵。这个夏天,浙大城院全媒体中心小分队在径山镇收获了满满回忆。虽然暑期实践已经结束,但就如乡村那寂静的夏夜,星星点点的萤火亮光,微弱,却会将前路照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059.html
------分隔线----------------------------